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系统频繁误判,甚至将一名性格内向的学生标记为“高风险对象”
,并将其信息上报至教育局和公安部门。
该学生因此受到同学排挤、老师误解,最终选择辍学离家出走。
此事曝光后,舆论哗然。
公众开始质疑AI是否真的适合介入如此敏感的领域。
一些媒体甚至发出警告:“我们正在步入‘数字极权’时代。”
面对这场风波,朱远航没有急于回应,而是召集专家组连夜开会。
他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不是太急于将AI应用到一切领域?有没有认真评估过哪些事情是它能做的,哪些是它不该碰的?”
经过激烈讨论,他们达成共识:AI的应用必须有边界。
某些涉及人类情感、道德判断、隐私保护的领域,应当设立“禁区”
。
于是,朱远航再次奔赴北京,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人工智能应用边界的伦理建议》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明确提出:
>“技术的进步不应成为侵犯人权的理由。
AI可以优化治理流程,但绝不能替代人的尊严与自由。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清晰的‘红线机制’,明确禁止AI在哪些领域使用,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必须设置‘人类否决权’。”
这份报告很快被中央采纳,并转化为政策文件下发各地。
与此同时,朱远航还推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AI伦理审查委员会”
,成员包括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伦理学者等,负责对各类AI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前置评估。
尽管阻力重重,但朱远航始终坚信一点:**技术的温度,取决于使用者的心**。
这一年冬天,朱远航受邀前往联合国参加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
的高级别论坛。
他在演讲中提到:
>“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边是技术至上、效率优先的世界,另一边是以人为本、共情共享的未来。
我来自中国,一个正在探索治理现代化道路的国家。
我们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也愿意倾听世界的智慧。
因为真正的治理,从来不是独行其道,而是彼此照亮。”
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
那一刻,朱远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西南小山村,耳边回响起那位老支书的话:
>“治理,就是你做事的时候,心里装着老百姓。”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也明白,只要初心不改,方向就不会错。
回到国内后,他继续投身于“AI治理伦理实验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