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问道。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她为何如此震惊,于是据实以告:
“因为我想知道,不同动物的耐受极限在哪里。”
如今回想起来,她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
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更在意结论,而非过程。
那天晚上,我偷听到母亲与父亲的争执。
母亲责怪父亲对我关注太少,认为他的冷漠导致了我的异常。
父亲则反驳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母亲对我的过度约束,认为她试图用错误的方式“矫正”
我。
那是他们第一次为了我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却绝不是最后一次。
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频繁带我去做心理咨商。
对于那些所谓的“专业评估”
,我并没有任何兴趣,母亲的指责、医生的诱导式问题、试图探究我“偏差行为”
的分析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关于“普通人”
的重要资讯。
他们不会因为纯粹的好奇,而随意解剖动物。
在目睹动物、甚至同类的痛苦与死亡时,他们会产生近乎本能的共感。
这种共感,使他们避免对其他个体施加伤害,并将这种情绪称为“同理心”
。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如果说这是一种“本能”
,那它为何没有出现在我身上。
又或者这是一种“后天养成”
,那么父母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错,才导致我与他们不同。
我的家庭有哪里异常吗?
他们没有虐待我,没有遗弃我,甚至愿意为了我的问题费心奔走,试图找出“解决方法”
。
但我依旧无法产生这种情绪。
唯一的变化是,我学会了适度模拟他人的情绪,以确保自己能更轻易地融入社会关系。
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共感”
的机制,却不具备真正的情感,那么,他便能有选择地展现“同理心”
,让自己在人际互动中显得毫无破绽。
于是,我学会了微笑,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在适当的时机露出悲伤的表情。
这些技巧,成功帮助我躲过了那些烦人的咨商与沟通时间。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与大多数人不同。
如果说家庭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本质,那么,我的父母究竟做错了什么,才让我成为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