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的确,一般来讲,妈妈在家里的存在感往往是最强的。
至于孩子进门就找妈的问题,往深了讲,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一二。
这是亲子间“深度依恋”
的一种表现妈妈作为家里的育儿主力军,往往从十月怀胎开始,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
妈妈的参与感都是极强的。
所以,妈妈就会成为那个被孩子在情感上“深度依恋”
的人。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妈妈,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也正因如此,只要妈妈在家,孩子的才更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1)习惯使然孩子跟妈妈有天然的亲近感,从婴儿时期嗷嗷待哺,到青春期的各种执拗无理,妈妈都会用无限的爱去安抚和包容。
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我的感受妈妈都懂!
我的需求妈妈也都能满足!
所以,有事没事就“找妈妈”
,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2)妈妈更善于倾听,化解矛盾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评判、批评、分析或判断他人的言行时,实际上是在用书里生命的凡是表达自己的需求。
怎么理解?举个例子,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当他回到家向父母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
聪明的妈妈表达出的可能更多是理解和安慰;而爸爸,有可能是责备和愤怒。
其实,换个角度考虑,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出发点都是好的。
只是爸爸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会让生命疏离,说白了,也就是亲子关系逐渐恶化,让孩子对你亲不起来。
对妈妈而言,则恰恰相反。
孩子也越来愿意与妈妈亲近。
(当然,对于有些家庭,情况可能正好恰恰相反,但无论如何,道理都是一样的)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我们要先学会“以同理心倾听”
中国先哲庄子称,真正的同理需要群身心的倾听:“只用耳朵听是一回事,用理解去听是另外一回事。”
而我们要学习的恰恰就是后者。
在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看到孩子情绪低落时,会习惯性地试图通过安慰或建议来“搞定”
对方的问题。
但这样一来,常常会让孩子更加沮丧。
,!
我只想说,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愿意说,我们就要先耐着性子愿意听才行!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好像是一门玄学,高深莫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