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咱们再聊聊那个唐灭史朝义的大战。
李豫刚坐上皇位,洛阳那边叛军就又闹腾起来了,真是让人头疼。
所以他一登基,立马就下了道诏书,把长子李适封为天下兵马元帅,那架势,明摆着就是要跟叛军死磕到底。
不光如此,他还动手整顿了朝廷上下那一堆乱麻似的人事关系。
五月的时候,他在丹凤楼上搞了个大赦仪式,给那些平叛有功的大臣们,像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都加了官封了爵。
还有那些被玄宗老爷子冤枉的皇室成员,像王皇后啊、太子李瑛啊,也都给恢复了名分。
这一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不得不说,李豫这手玩得漂亮,一下子就把玄宗、肃宗那会儿留下的政治烂摊子给梳理得差不多了。
再说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李光弼。
那时候,李豫派了李适当主帅,仆固怀恩当副帅,带着河东、朔方还有回纥的骑兵,浩浩荡荡十几万人,直接冲着史朝义那帮叛军就去了。
河南那边的副元帅李光弼也带着大军加入了战斗。
两军在横水那地方干了一仗,叛军被打得屁滚尿流,六万人成了俘虏,史朝义吓得往北就逃。
唐军趁机收复了一大片地方,连那些原本跟着史朝义的将领,像薛嵩啊、张忠志啊,也都投降了。
到了宝应二年,史朝义这家伙彻底没辙了,往北跑到奚、契丹那边,结果半路上被李怀仙给追上,逼得自杀了。
李怀仙提着史朝义的人头来投降,这安史之乱,总算是闹腾了八年之后,被平息了。
,!
那时候,群臣们一看李豫这皇帝当得挺有模有样的,就给他上了个尊号,叫“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
。
这尊号,听着就让人觉得威风凛凛。
不过呢,这天下也不总是太平的。
宝应元年那会儿,江淮地区的农民们因为被朝廷追债追得喘不过气来,纷纷起义反抗。
那些当官的,一个个跟狼似的,搜刮民脂民膏,真是让人看了心寒。
话说在唐朝那会儿,台州临海,就是现在的浙江临海那地界,有个叫袁晁的哥们儿,他一不做二不休,在翁山,咱们现在说的舟山岛上,扯起了起义的大旗。
这家伙挺能耐,带着一帮人打下了台州,还自封了个年号叫宝胜,有的说法还叫升国呢。
他这一路势如破竹,信州、温州、明州,州州都被他给攻下来了,手下的小弟们加起来都快二十万人了。
就在袁晁闹得欢的时候,江南那边也不消停,歙州,就是今天的安徽歙县,有个叫方清的人,带着一群饿肚子的老百姓也起义了。
这一下子,浙东那边就乱套了,起义一个接一个。
朝廷一看这架势,急了眼了,赶紧让镇守临淮,就是现在的江苏盱眙那儿的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带兵去镇压。
你别说,这李光弼还真有两把刷子,到了广德元年夏天,浙东的那些起义军就被他打得节节败退,袁晁本人也被逮住杀了,浙东这才算是消停了。
可这边刚按下葫芦,那边又起了瓢。
吐蕃那边瞅准机会,开始往咱们大唐的地盘上窜。
为了打安史叛军,朝廷把安西、北庭那些地方的军队都召回来了,结果呢,吐蕃就像饿狼一样,一点点往北蚕食,还趁机往内地钻,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几个州都被他们给占了。
广德元年九月,吐蕃大军压境,边关的将领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遍遍告急,可有个叫程元振的宦官,愣是把这些消息都给压下来了,不报给皇上。
到了十月,还有个投降吐蕃的泾州刺史高晖,带着吐蕃军过了邻州,一路烧杀抢掠,奉天、武功(就是现在的陕西武功西北那地儿)都遭了殃,眼瞅着就要打到京城了。
这时候,咱们大唐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出场了。
皇上李豫一听这事儿,吓得赶紧让雍王李适当关内元帅,又把郭子仪请出来当副元帅,镇守咸阳挡敌人。
可惜啊,这时候已经晚了,李豫只好跑到陕州去避难,官员百姓们也是跑的跑,藏的藏。
吐蕃人占了长安,还立了个广武王李承宏当皇帝,把府库、集市抢了个精光,房子也给烧了,整个长安城跟被洗劫了一样。
还好郭子仪够机智,跟吐蕃人周旋来周旋去,终于把他们给逼走了。
李豫这才赶在十二月回到长安,好好奖赏了郭子仪一番。
百官们一看这事儿,都气坏了,说程元振“专权自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