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小说

第445章 富庶扬州城血色修罗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

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所谓“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大意就是要坚持,而且这个坚持还分步骤。

先庚三日,侧重谋划,后庚三日,侧重执行。

刚开始谋划的时候可能不太顺利,等谋划好了,坚持贯彻执行下去,就会收到好的结果。

这就是无初有终。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苦心谋划下,满清统一女真、征服朝鲜、建立三院六部制,迅速将部落制的女真推进到封建制社会。

满清早期的权位更替仍保留着部落制的遗风。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由众贝勒旗主推举上位。

现在皇太极死了,他的继任者同样也要由贝勒旗主们推举继位。

努尔哈赤的子孙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在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他们依然保持最基本的克制。

无论是多尔衮、豪格,还是代善、多铎,他们争夺权力的前提,是确保帝国稳固,不让其分崩离析。

在多尔衮和豪格两个最强大的人谁也不服谁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拥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登基,而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豪格的势力太强大,而且福临的哥哥,他显然不能摄政,否则可能会倒反天罡,而且多尔衮一系也绝对不会同意。

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他担任首席摄政,便成为大家的共同选择。

多尔衮任第二摄政,则稳住了多尔衮的支持者。

豪格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但以当时的形势来看,这或许是最恰当的选择。

年仅六岁的福临是庄妃的儿子,他能在众多强者之中脱颖而出,顺利登基为帝,首先要归功于其母的多方斡旋。

为此,还引发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故事。

关于此事之真伪,后世众说纷纭,如今已成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

多尔衮曾自称皇父摄政王,并在皇宫内院居住。

如果孝庄太后没有下嫁,此事便是大逆不道。

而据朝鲜史料记载,顺治帝在派遣使臣赴朝时,也曾在国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也有历史学家煞有其事的考证,说太后下嫁之说不可信。

他们的论证当然很有道理,但在我个人看来,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以皇帝、太后之尊都未能压下舆论,这事就先有了五分真。

无论太后是否下嫁,福临终究登基为帝了,年号为顺治,故称顺治帝。

他不是满清首任皇帝,却即将成为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公元1644年4月,顺治帝拜多尔衮为大将军,命他统帅大军南下,继续与大顺、南明政权争夺天下。

在劝降吴三桂后,清军大举入关,迅速消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公元1644年6月,多尔衮从统一中国的整体战略出发,力排众议,决定迁都北京。

当年九月,顺治帝在北京天坛祭天,然后再次在皇极门(今太和门)即皇帝位,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满清坚持一贯的军政措施,在内政上保证了王朝稳固,在军事上几乎战无不利,推动清朝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转化为统治天下的中央政权。

这对满清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吉利的,但对汉人来说却未必。

随着天下定鼎,多尔衮军功暴涨,权势不断攀升,很快超越首席摄政济尔哈朗。

他以调兵遣将时奏请钤印不便为由,遣人将顺治帝的皇帝印玺收入王府备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权宠刁妃:王爷终于被翻牌了!李治你别怂一切从锦衣卫开始我真是反派BOSS召唤圣剑神秀之主不辞春山我们的家族没落了无敌天子战争承包商重生公主大人太嚣张惊悚乐园邪医妖妃名动天下我可以兑换悟性至尊剑皇时间循环:开局就被六扇门抓捕重生过去震八方北马寻龙夜色之下最强赘婿空战之王深渊主宰过气武林高手重生三十年前五零福妻有空间万界大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