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但推举制的弊端在于,它几乎一定会引起皇室内部你死我活的相互倾轧,从而极大削弱宗室的力量。
嫡长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骨肉相残,但它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优中选优。
比如晋朝,就出了两个白痴皇帝。
雍正帝左思右想后采用的秘密立储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实施起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比如,所谓的秘密立储未必能长期保密。
能否保密的问题,不在于传位诏书的安全性。
有人怀疑,传位诏书放到正大光明匾的后边,万一被人偷了或被人换了,岂不糟糕?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紫禁城偷换传位诏书比偷人还难。
乾清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有二十多米。
“正大光明”
匾离地面至少八米以上,如果不会轻功飞檐走壁,想要偷换诏书的话,至少需要搬一个梯子。
未经批准,试问谁能搬个梯子在皇宫招摇过市?更何况传位诏书为一式两份,在内府的那一份由皇帝亲自保管。
就算韦小宝在世,他或许能偷到几本《二十四章经》,却万万不可能同时偷换两份传位诏书。
能否保密的问题在于,就算只有皇帝知道答案,他未必能做到守口如瓶。
就算他能做到守口如瓶,有心人总能发现蛛丝马迹。
比如乾隆帝退位之前,和珅就提前得知了接班人是嘉庆帝。
秘密立储还存在第二个问题:因为要保密,继承人在上任之前,几乎没有培训期和见习期。
嫡长子继承制要求提前公布皇太子人选,并置太子东宫。
这么做的好处是,给了太子一个考察期和实习期,帮助他积累治政经验,以便将来更好的接班。
同时,若皇帝发现太子确实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也能及时调整人选。
这是秘密立储制不能具备的。
实际上,有清一代真正按秘密立储制度登基的,只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任皇帝。
咸丰帝仅有一子,同治、光绪则均无子嗣,他们都无需秘密立储。
秘密立储制虽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雍正帝通过它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满清皇子争夺皇位的问题,保证了后世皇权的平滑过渡。
雍正帝时期,准噶尔部落仍然是游走于清朝北疆的危险存在。
雍正帝认为应尽快扑灭噶尔丹势力,否则“将来必为蒙古之巨害,贻中国之隐忧。”
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接掌了准噶尔部,势力迅速强大,并一度支持青海和硕特部反清。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准噶尔开始出现内乱。
雍正帝决心趁机对西北用兵,但他清醒地认识到打败准噶尔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长计议。
他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公元1731年,准噶尔军大败清军后,再度挺进喀尔喀蒙古。
雍正帝火速调集东三盟兵丁驻守内蒙古乌尔会河一带,大规模扩充古北口、宣化、大同三镇绿营兵,合计增兵一万余名,同时修葺东起独石口,西至杀虎口的长城以御敌。
清军在西北地区修筑城驿和屯田驻军,进一步加强了西北边防。
翌年,清军在额尔德尼昭(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西部)击败准噶尔军队,噶尔丹策零仅以身免。
雍正帝并没有乘胜追击,他将消灭准噶尔的重任托付给了自己的下一任乾隆帝。
:()跟着姓名学国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