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荆咕放出了历史资料:
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遣唐使来往有16次,唐朝的遣日使也有10次左右。
遣唐使的除了来隋唐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购买书籍。
通过这样的途径,北魏时期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传入日本。
【《齐民要术》总结了六世纪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明和畜牧业生产经验,还包括野生植物的利用、林业种植、桑蚕养殖、畜牧和养鱼技术,各种食品加工方法、油料染料饲料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存和治荒办法,被誉为“华夏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僧人和归化的华夏人当时从华夏带回日本图书167部15790卷,其中就有《齐民要术》十卷。
】
【起初,日本皇室与贵族跟华夏皇室一样,觉得这样珍贵的书籍应该由贵族垄断,所以只是束之高阁,在贵族之间些手抄本流传,百姓并没有得到推广。
】
感觉被打脸的华夏贵族脸上都不太好看。
【日本的弥生时代同样是直播法种植水稻,此书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后,首先改变的就是育秧移栽,是不是跟华夏北人南下后带去的改变很像?】
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各大名混战不休,农业一时停滞不前。
直到1586-1590年,丰臣秀吉打败了其他对手,以天皇的旗号进行统一战争,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
1582-1598年,丰臣秀吉学着华夏的统治者,开始推行“太阁检地”
,在全国重新丈量土地,统一度量衡,确定田地优良标准,规定收获量和标准量具。
“果然是学着华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曹操的吗?统一度量衡最初是始皇帝,后来多个帝王也有。
丈量土地确定标准,咱也做过。”
朱元璋说道。
到了江户时期,也正好是华夏的明末清初,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引发了日本印刷行业的繁荣和教育普及,《齐民要
术》开始流向民间。
尽管明清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海上贸易屡禁不止,华夏的各种农书大量流向日本,日本甚至出现了农书出版热。
1744年,日本汉学家山田好之完成了对《齐民要术》的翻译和校对,交给京都出版商出版,这时日本民间第一次印刷刊行。
此后,日本学者多番研究,成为了华夏以外对《齐民要术》研究最深刻最系统的国家,目前在日本发现的《齐民要术》版本就有26种,最珍贵的版本是北宋天圣年间的刻本,是日本的国宝,被珍藏于京都博物馆。
还有金泽实时的手抄本,是中日两国现存最早的珍贵抄本.
“华夏自己的书籍怎么没流传到后世?”
嬴政自己说完,心情不愉悦地想到了自己被放火的咸阳宫和骊山墓。
他看向他的大臣们,里面也有不少人的书籍传到后世,稍微一想现在正在使用的纸张更脆弱的特性,嬴政有了新的主意:“纸张虽然易于携带但是更容易破碎,日后竹简写书藏于墓中。”
而且竹简对于盗墓贼而言也不值钱,或许能保存更久。
刘彻时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他的想法更丰富:“大汉的丝帛朕看到后世保存的不错,日后试试让绣女绣书,也保存在墓地里,总有能传下去的。”
董仲舒提醒:“陛下,那首先得让绣女识字。”
刘彻:“识字就识字,绣女在宫中,让宫中女眷和宗室女子一边教授识字一边绣书。”
董仲舒:“……”
非常高效率,主打的一个是个劳动力都不放过。
经历了隋末乱世的李世民感伤:“每次王朝末年战乱时期,起义军动不动焚书挖坟的,书籍藏在哪里都没用。”
别说秦始皇被项羽盗墓烧咸阳宫,天幕不野放出他们大唐的皇陵被盗,皇宫应该也没逃过。
哎,王朝末日,该如何避免才好?
【如果说《齐民要术》奠定了日本的农业基础,《天工开物》就让日本的农业科技进一步革新】
【《天工开物》记载着17世纪华夏农业、工业和手工制造业各种科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配有插图二百多幅,不仅代表着当时华夏的科技水平,也代表着17世纪整个东亚科技水平的高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