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以至于丞相就是个消耗品,杀到后来武帝任命谁当丞相,那大臣都跪下来求饶。
但这一套也仅仅是在西汉中期运行得不错,后来随着相权的分散、上天的灾异无法明确应对到某一个具体的相身上时,就开始渐渐尾大不掉。
东汉就玩得更烂了。
……
上面这些,李素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然后他重点陈述应废掉“天人感应”
的理由:
“蔡公,此一时,彼一时也,先汉之时,天人感应之所以能安定天下人心,都是因为当时独相专权、天子不问细政,遇灾异则能归咎丞相。
虽丞相多有冤枉,但好歹不致使天下百姓怀疑朝廷的天命。
如今,外戚专权时,无论有何灾异,都不可能杀大将军谢天下,宦官专权时亦然——这事你是最清楚的,1年前,你因何罢官?还不是因为各地上报台风、冰雹、地震、蝗灾四重灾异,天子下诏罪己,你也上书言事,归咎为‘妇侍干政’,弹劾多人。
可是你的弹劾有效果么?没有。
就因为如今不是独相,最终结果就是掌权者曲解天意,归咎于朝廷争斗中弱势的一方,残害弱势以搪塞天命。
天下大事沦落至此,天灾天命已经成了强者打击异己的工具。”
这番道理,后世稍微懂政治哲学的人都清楚:一派单独掌权,最大的好处就是出了事儿没法推卸责任。
而两派轮流就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比如懂王某个事儿没做好,他就甩锅说是前任没做好、他们四年前埋的雷今天才爆。
但这种浅显的道理,对于汉朝时候的文人,却无异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这……天人感应之利弊,居然能如此分析?”
蔡邕微微瞠目,他自幼学习圣人之学,笃信不疑,以至于从来没想到以这个角度怀疑过。
李素严肃地追加:“还不止于此——朝堂上无法确权明责,还只是开始。
一旦朝堂归责不利,民间就也有贼子开始利用天人感应。
张角之流,乃至如今益州的米贼,哪个不是宣扬天命灾异之变更、无法由相权更替归责宣泄,从而引导黔直接质疑汉家天下?”
蔡邕瞳孔迅地一缩一放,居然无法反驳。
事实上,凭良心说,汉末的种种天灾导致的困难,虽然也应该改朝换代,需要来场大战宣泄马尔萨斯人口压力。
但毕竟从灾害程度上来说,还不如明末的小冰期剧烈。
(汉末主要是瘟疫多,农业绝收远没明末多)
可为什么汉朝人对天灾的“忍耐力”
比明朝的百姓更差呢?说到底就是汉人相信天人感应的反作用爆了。
灾异无法归咎,大家就相信天命要变革了。
天灾对汉朝的打击,是物质层面的物理打击,和人心向背层面的精神魔法打击,所组成的双重打击!
李素现在要做的事情,如果真做成了,等于是给大汉王朝套了一件魔免装备。
这还仅仅是“废”
这个阶段的贡献,后面还有“立”
的阶段,那就更复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