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小说

第437章 国君死社稷(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龙吟小说】地址:https://www.lyxs.org

他与清军战斗二十多年,为保卫辽东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他先后两次降清,为清朝带来大批汉将,称得上卖国卖友。

战后,孙承宗上疏请罪,并连上十二道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他是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

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他徒有报国志,却已无力回天。

若干年后,清军入关围攻高阳城时,他率全家老小,指挥高阳军民抗击清军直至弹尽粮绝。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八个侄子孙以及三十余名妇孺全部战死或被杀害。

幸好六岁的小孙子孙之澧和他的妈妈躲在草丛中侥幸逃生,总算维持孙氏血脉不绝。

孙承宗被俘后,清军将士对他极为尊重,尊称他为孙宰相,试图劝降。

孙承宗则破口大骂清将一心求死。

清将见状,默然在在地上铺下一片苇席。

孙承宗遥拜北京城后,从容自缢。

他死后谥号“文忠”

,追赠太师。

就连清朝皇帝也佩服他的节义,乾隆帝追谥他为“忠定”

他用自己的命,赢得后世的赞誉和美名,一如当年的文天祥、陆秀夫。

崇祯帝也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拼命为之的悲剧人物。

他是如此的勤勉,但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

大约十五世纪开始,全球气候进入相对寒冷的小冰河期。

崇祯年间小冰河期更加严重,引起天灾频发,粮食歉收,尤以西北和中原地区受灾严重。

这是天灾。

经过近三百年治乱循环,明朝吏治已腐朽到骨子里。

官僚、地主、士绅、富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听任天下灾害频仍而田赋不减,造成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这是人祸。

从崇祯元年起,陕西各地走投无路的农民与边镇逃兵、驿卒纷纷揭竿起义。

流寇数量庞大,成群结队四处流浪。

他们虽然不是正规军,却造成了社会的震荡不安。

为保社会稳定,明朝不是想方设法赈济灾民,而是派出大批军马镇压。

这条路显然走歪了,从此明朝在外敌和内乱这两条战线上疲于奔命。

如果没有内部的天灾人祸,明朝在辽东边境的对金战争也许不必打得如此狼狈。

同样,如果没有后金持续入侵北部边境,崇祯帝也许不至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当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深知大势已去的崇祯帝开始怨天尤人,他流泪说道:“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

当李自成一层层叩开北京城大门时,崇祯帝奋然喊出国君死社稷的口号,随即斥责群臣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在他不断地无能狂怒,胡乱指责时,群臣已与他离心离德。

一千四百余名大小官吏打开城门,向李自成投降。

如此壮观的景象,崇祯帝能想到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陪着他在煤山自缢的,只有一个贴身太监王承恩,而已。

君记否,当年南宋君臣崖山之壮烈?在北京城被破前夕,崇祯帝做出了一个愧对列祖列宗的决定。

他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下诏命吴三桂、唐通等人放弃宁远,率兵入卫。

:()跟着姓名学国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飞剑问道长生:加词条,从纳妾开始一切从宝芝林开始冥婚盛宠:校草鬼夫好凶猛商途飞天听说你爱我这个修士很危险武道长生从内丹术开始盛世妖娆:邪帝宠狂妻我靠赚差价暴富了三界独尊仙路争锋官道无疆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主神崛起末世神魔录全球高武:开局签到百倍奖励玄浑道章人在死牢马甲成圣前夫夜来袭哑妻不怂,总裁宠上瘾重生八零:锦鲤萌妻,太撩人丹师剑宗女凰她A爆全场